职业院校教师2025新学期突围指南
2025-02-13 15:52:54
寒假余额不足,新学期即将来临,面对“双高”建设、院校“升格”、智能化转型等诸多内外挑战,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发力突围,实现教学能力跃迁?小易总结三招,希望能帮到大家。

 

学习政策文件,解码国家战略
 

将自身职业与国家战略系在一起,让教学工作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是突围的制胜之道。一份份政策文件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教师前行之路,帮助教师解码国家战略意图。

但政策文件繁多,在学习时需要理清楚脉络,才能汲取所需的关键信息。

01
深入研读新出台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2024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

……

一般公开文件都可以在国务院政策文件库内找到,网址为:

https://sousuo.www.gov.cn/zcwjk/policyDocumentLibrary

 

02
主动适配所在地的特色化教育

每个省、市、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重心,体现在各地的政府报告、规划文件、重点新闻报道中,需要时常留意。在产业高度分工的情况下,根据所在区域产业特色进行教育适配,让“地利”助力教学。

 

2025年济南起步区落地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特色场景3个以上

 

例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所在地的职业院校教师可以适度加大车路云相关知识的教学比例;如当地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项目落地,可以尝试联系参观调研学习;当地有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也可以进行企业实践、共创基地等的尝试。

 

 

紧跟产业实践,动态教学转化
 

紧跟产业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内容与数据,是提升教学实用性和吸引力的必要措施,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一年足够积累大量新案例、新成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相关课程时,可以引入比亚迪在2月10日晚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发布的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架构案例,分析其传感器布局、数据处理算法以及与车辆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将之作为案例介绍给学生。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

通过分享车企在智能化战略方面的创新举措,让学生们了解到真实产业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将这些最新的产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能力的跃升。

在开发专业相关思政内容时,也可以就2024年中国车企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进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据统计,唯有中国车企在2024年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一个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亟待有为青年。

 

拥抱智能技术,拓展教学边界
 

这个春节,DeepSeek的爆红为智能教育再添一把火,时至今日,智能技术已成为职业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全球押宝人工智能,我国也不停加码AI+教育政策布局。

中国AI+教育相关政策及动态汇总《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提到要围绕教育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利用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教、评、研等多场景的综合提升。

例如,针对某一专业知识点的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讲解文本、生动形象的图片,教师再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和整合,就能打造出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人工智能还能作为互动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加精准、流畅。

同时,借助智能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拓展教学的边界,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DeepSeek等智能平台辅助教学时,应树立正确观念,关注其伦理风险,对生成结果进一步人工审核。

 

总结
 

新学期充满挑战,但也遍布机遇,让我们一起学好政策、紧跟产业、拥抱智能,在教学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成功实现突围,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篇仅为分享,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国务院政策文件库。

 
 
易飒科技简介

易飒科技是一家以科技赋能汽车产业人才的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智能网联人才终身成长和精准就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以产品力、服务力和人才力,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的优质人才枢纽。旗下的产品与服务聚焦智能网联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匹配”两大体系,助力高速发展的智能网联产业解决人才瓶颈。